未雨绸缪: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神木之路”

“千亿县”六大典型发展模式系列研究

 

 

 

 

本期推出第五篇成果——《未雨绸缪: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神木之路”》。

 

未雨绸缪: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神木之路”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以资源产业为主导,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城市崛起,而资源枯竭则会限制城市后续发展并陷入资源诅咒困境,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县(市),神木市煤炭探明资源量达560多亿吨,2022年原煤产量达到3.26亿吨、增长3.3%,当前仍属于成长型资源城市。近年来,面对能源价格反复波动及双碳目标压力,神木市未雨绸缪,主动开展城市转型谋划,通过特色资源驱动、多元产业拉动,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化、高端化、现代化转型,努力摆脱资源依赖,避免陷入“资源诅咒”困境,带动区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连续5年进入“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GDP总量稳居西部县(市)第一、升至全国县域第八

本文从产业发展、科创赋能、生态治理、成果共享等角度,分析神木市转型发展的具体做法与经验,这对于同类型县(市)实现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01

聚力推动转型发展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一)立足煤炭资源,推动产业多维升级

 

近年来,神木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运用前瞻思维,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基地。

全链条、高端化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强煤油气盐化工横向耦合,发展煤制油、煤制烃、煤制醇、煤炭分质利用、煤基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推动煤化工向下游高端产品延伸和更高层次产业分工迈进,构建从化工原料到终端产品的“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全力打造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和终端产业制造基地。2022年,全市生产兰炭2444.07万吨、精甲醇75.71万吨、硅酸盐水泥熟料224.08万吨、初级形态塑料195.65万吨,煤化工、煤基新型材料等产业链加速形成。

推动煤产业链集聚发展。已形成以神木高新区、兰炭产业特色园区为主要载体的煤产业链集聚发展格局。神木高新区引进项目131个、总投资1747亿元,形成以清洁煤电、煤炭分质清洁利用、高性能树脂、精细化工、新材料、现代载能、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国华锦能公司、陕煤天元化工、北元集团、东风金属镁等具有示范标杆作用的优秀企业,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突显。兰炭产业特色园区以建设国家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转化的重点区域、煤炭分级分质多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园区等目标为统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重点发展兰炭及下游产业,推进兰炭加工与焦油深加工、载能产业、关联产业等融合发展,2021年,园区兰炭产量达947.4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87.58亿元。

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努力推动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的高耗能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的低耗能发展模式转变,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柠条塔、红柳林、张家峁等7处煤矿入选国家级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助推煤矿生产效率明显提高。2022年核增煤炭产能1760万吨,生产原煤3.26亿吨、同比增长3.3%。

推动煤产业绿色化发展。立足打造国家级高端清洁能化基地核心区,大力优化煤电能源结构,持续建设热电联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煤矸石电厂等,推动煤电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推广煤基多联产等洁净煤技术,生产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以及洁净燃料,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聚焦低碳化目标,按照“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去碳”思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新能聚科全产业链低碳化再造项目进入调试阶段。2022年,龙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榆能杨伙盘电厂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二)依托产业基础,拓展布局新兴产业

 

除推进传统能化产业转型外,神木市还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助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63.01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大力发展“互联网+”。抢抓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机遇,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跨界融合,以神木高新区、兰炭产业园区和神木经开区的数字化改造带动各类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例如,神木市通过“互联网+煤炭综合服务”建设全国首家煤炭生产综合服务的B2B“煤亮子”平台。

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立足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及煤产业链发展需要,出台支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持续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矿山设备、化工专用设备、轨道交通、通航设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先后引进和开工建设上海空列轨道交通、电线电缆研发试验基地、通航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示范引领项目,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壮大。

推动金属镁产业发展壮大。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硅铁资源,持续发挥神木金属镁产业循环发展优势和成本优势,推进镁合金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神投镁业金属镁深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形成煤-电-兰炭-硅铁-金属镁-镁合金-镁压铸等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2022年,神木市原镁产量7.8万吨,工业总产值为21.01亿元,同比增长28.1%

 

(三)挖掘文化价值,提速发展文旅产业

 

近年来,神木市将文旅产业提升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新兴的产业增长极”高度,以“神木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年”为起点,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推动特色文旅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22年,神木市被评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年接待游客约21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益6.3亿元。

倾心打造文旅精品。深挖草原、大漠、湖泊、长城、黄河、古城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辟沿黄观光、长城文化、草原文化、乡村旅游4条特色旅游线路,杨家城、高家堡古镇、石峁遗址、神木老城、尔林兔大草原等文旅项目“多点开花,形成观光体验、影视拍摄、考古探秘、休闲度假、研学游等一批文旅精品,并推出杨家将剪纸、神木本土漫画书籍、杨家将公仔、昭君公仔、神木年礼等文创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7个,全面启动石峁遗址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精心开展文旅宣介。持续实施“百场旅游推介会”,在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和扬州等地举办“神奇神木·神秘神往”旅游推介会,擦亮春季“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节”、夏季“石峁国际论坛”、秋季“农民丰收节”、冬季“黄土魂·神木年”四大全季品牌节庆活动,并举办汽车场地越野赛、光影艺术节、万亩草原观光节、读书节、赛马节、葵花节、西瓜节等特色旅游活动,有效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创新营销途径,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旅游宣传,促进游客流量上升明显,例如红碱淖景区2023年1-11月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35.1%、营收同比增长22.3%。

提档旅游软硬环境。建成城市候机楼,实现与榆林机场无缝衔接,建成旅游交通融合示范服务区1座、旅游厕所80座,不断完善景区旅游环线及上山步道、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保护展示中心等交通出行、游客接待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文旅,建成全域旅游标识体系和智慧旅游平台,主要景区景点和重要节点均设置了全域全景图。各景区加大对景区工作人员礼仪、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推进景区有序发展

图源: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02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

增强转型发展动能

 

 

(一)搭建科创平台,夯实创新载体支撑

 

神木市聚焦“一产革新发展,二产高新发展,三产创新发展”战略目标,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强化飞地创新引领,在西安市挂牌成立秦创原神木市(西安)科创中心,形成人才、研发、创新在飞地,注册、应用、税收在神木的“三个在外、三个在内”离岸孵化与招商新模式,目前该中心已有新能源企业、人工智能等39家企业入驻。

二是在市域内加快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截至目前,神木市挂牌设立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级邵明安院士生态治理工作站1个、市级专家工作站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

三是积极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全链条创新载体,建成神木市煤炭科技孵化园、神木市创业创新孵化中心、神南孵化园、青创孵化器、易经谷星创天地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孵化平台,通过独具特色的“资本+运营管理”“辅导+产业资源”的产业孵化投资模式,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高效服务,创新孵化能力不断提升,累计培育孵化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近百家

 

(二)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产创”双链融合

 

神木市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进、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一是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不断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2022年,神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入库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72家。

二是发挥驻神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煤化工产业相关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力度,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涌现出了一批国际或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神木市40多家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3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科研合力,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煤化工、食品加工、污水处理等领域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0多个

 

(三)聚焦智力支持,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神木市将引才、聚才、用才、育才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将人才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科技创新同步实施、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助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强化政策引才支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设立3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8名、省级以上科创团队8个。

二是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围绕煤矿开采、应用化工等领域,突出神木职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育优势,以“学历+培训+项目”模式与本地企业全方位开展合作,累计培训高技能人员500余人次、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产业工人5000余人次,同时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活动,不断擦亮“神木工匠”品牌。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持续优化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不断落实来神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2022年,神木市开展首届“神木杰出人才贡献奖”等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各类人才46人、优秀创新团队5个,发放奖励资金超500万元

 

 

03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提高经济含绿水平

 

 

(一)治理开采区域,打造绿色生态矿山

 

神木市大力实施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积极打造绿色矿山。

一是出台《神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强化矿山企业生态基金使用导向,加大矿山企业生态基金在矿区环境、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方面的投入,以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持续开展“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绿色矿山建设评估工作。

二是不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稳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持续开展矿井污水整治、矿区扬尘治理等行动。近年来,神木市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矿山生态治理示范基地,截至2021年末,神木市共有15家煤矿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13家煤矿进入陕西省绿色矿山创建库

 

(二)盘活塌陷区域,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神木市抢抓国家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政策机遇,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统筹推进光伏发电、农业、林业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一是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生态修复后的开采沉陷区与部分闲置土地建设光伏发电基站,实现土地高效利用,锦界、西沟等光伏项目均已实现并网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产业一跃成为神木市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二是科学发展农林种植业,以“政府引导、企业办园、社会参与”的方式,通过水保工程、水源涵养工程、保水采煤等系列措施实现塌陷区地质修复,再通过土地流转将部分采矿塌陷区打造成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果林,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矿区风貌,例如,陕北矿业柠条塔公司创新“梯田+经济果林”的产业模式,通过“农户+企业”合作模式,结合地形特点和土壤结构,将沉陷区治理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种植经济作物,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

图源:神木融媒微信公众号

 

(三)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神木市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神木市“十四五”能耗压力分析报告》,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准确把握能源消费及能耗现状,明确能源、化工、冶金、建筑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峰值,画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提出节能降碳举措和政策要求。“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耗量下降1368.85万吨、下降幅度达15.06%,原煤消费占比持续下降,能源消耗结构持续优化。

二是提升能源使用管理信息化水准,依托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紧盯重点用能企业,培训部署重点用能企业接入省市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对其实行动态监管,截至2023年7月,全市111户省重点用能企业已全部接入省能耗在线监测系统,265户规上企业接入榆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三是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和复合型林草防护体系,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扎实开展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治理,截至2023年8月,神木市各类苗木保存面积达495万亩、草地面积443万亩、湿地面积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2%

 

 

04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转型发展成果

 

 

(一)推进居迁安置,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针对煤矿采空沉陷区现状,神木市积极推进塌陷区居民搬迁安置,采煤沉陷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渐显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创新机制,成立采煤沉陷区和火灾隐患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出台《神木县煤矿采空区和火灾隐患区综合治理实施办法(试行)》《神木市煤矿采空塌陷补偿搬迁安置办法》等指导意见,为维护塌陷区群众利益和落实煤矿塌陷补偿进一步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创新推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政策支持”搬迁模式,优先保障采煤沉陷区群众住房安全,扎实推进居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建设。以神东煤炭集团为例,2021年,该集团投资建成的神木神华新村一期和二期住房共2242套,安置2212户居民,入住率达到91%。此外,每年除给予搬迁户一定数量的塌陷补偿、生活补贴和物业补贴外,还为每名适龄人员缴纳补充养老保险,以保障搬迁户生活水平。

三是神木市还将居民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业和传统手工业等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创收。以神木市四卜树村为例,该村实施整村搬迁,建成别墅138套、单元房144套、商铺38套,引进12家实力强劲的涉农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煤炭运输业等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据统计,其集体运输公司年创收350余万元,解决五十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二)保障社会稳固,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神木市坚持转型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老百姓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五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96多亿元,实施重大教育建设项目100多个,引进北师大、北大培文和西安康桥等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档升级医疗卫生水平,联合北京协和医院、西交大一附院开展过敏性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和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建设,持续强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顺应老龄化趋势,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一号工程”,基本实现重点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四是全力推进重点人群就业保障工作,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开设公益性岗位、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政策,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87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59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7人次

 

供稿部门:社科(战略)事业部二所

撰稿人:唐琅悦、程润华、王庄

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4年2月14日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