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都,何以亳州

中药之都,何以亳州

 

 

 

0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药行业发展,尤其是新冠疫情时期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1],中医药的珍贵价值进一步展现。“十四五”以来国家陆续颁布和实施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21年《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2023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与比较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中医药战略地位已跃上新高度。

在市场和政策推动下,我国中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从中药材贸易流通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亿元以上中药材市场达22个,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191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从中药规模看,据国家工信部和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中成药企业营业收入累计5134.3亿元,中成药产量244.7万吨;全国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全年营业收入2170.1亿元,同比增长5.5%;此外,近年来新兴的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也有约533亿元规模。从地区分布看,中药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药材资源丰富、制药工业基础良好的东南部和中部省份,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前五的省份依次是广东、山东、四川、河南和安徽,分别为13.79、13.46、11.97、11.08、10.41万家,这些地方中药产业拥有较大的产业规模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1]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

 

 

 

02

亳州中药,何以脱颖而出?

 

 

安徽亳州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都、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中国药膳之都,更有着华佗故里、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五禽戏”之乡的美称。2023年获批建设安徽省级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亳州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一,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深厚,有着1800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坚定实施“以药立市、以药强市”发展战略,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2015年,亳州获批建设安徽省首批现代中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通过招商引资集聚发展,已拥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市场,中药产业已成为亳州富民强市的首位支柱产业,形成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药衍生品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截至2022年,亳州拥有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2.6万亩、产值42.6亿元,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达44万亩;拥有药品生产许可企业227家,规上医药工业产值356.5亿元;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规模达600亿元,全市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664.1亿元。[2]亳州中药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2] 资料来源于亳州新闻网

 

(一)缘起·中药材贸易

 

明清时期,亳州因其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兴盛,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天下药商聚亳州,亳州药商闯天下”的说法,生动展现了亳州药市的繁华。1985年,亳州当地政府组织举办第一届中药材交易会,吸引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千余名药商,10天成交额达1.5亿元。自此之后,整个亳州便掀起了中药贸易热潮,售药大棚布满城市街巷,更有一大批亳州人走街串巷,带着中药材跑遍全国,相继诞生一批“黄芪大王”“白芍大王”“甘草大王”等药材交易商。线下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亳州持续推动中药材贸易“联网”,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功能错位布局,建立完善以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为主,药通网、药博商城等为辅的现代流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贸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

 

亳州中药材交易兴起,带动药材商不断向种植农户收购中药材,进行简单加工后,到药材街出售,由此带动本地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发展。中药材种植品种方面,明朝栽种常规品种30多种,至清代发展到50多种,至今高达400余种。种植面积方面,1949年,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300多亩,多以白芍为主;197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其中白芍占60%以上,如今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生产加工方面,部分药商逐渐转型从事中药饮片的现代化加工,经过多年发展,亳州目前已拥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00多家,是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中药饮片上承中药材,下接中成药,为亳州中药产业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

 

(三)兴盛·中药“一二三产”融合共生

 

亳州拥有丰富的中药材品种及种植资源,其繁荣的中药材贸易市场带动当地一产中药材种植及二产中药材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依托中药资源优势,亳州持续推进中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建设,通过推进与科研院所合作优化中药材种植、招引知名药企等举措,促进中药加工制造转型升级,补足产业链条;同时,通过持续加强中药流通市场建设、拓展中药健康融合业务、弘扬中医药文化等做法,锻长板、延链条,推动亳州中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带动亳州中药产业兴旺,向着打造“世界中药之都”的新征程迈进。

 

 

03

中药全产业链如何“全”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且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含传统民族用药)等。

其产业链上游包括中药材种子种苗培育、中药材种植、药用动物养殖及药用矿物采集环节,主要为中游企业生产中药制成品提供原材料或初级产品。

产业链中游为中药生产加工环节,包括切片炮制加工生产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以及经过其他加工生产方式制成的中药保健品、中药化妆品等。其中,中药饮片是经中药材加工炮制而成,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是在中药饮片基础上按规定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包括利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成的丸、散、膏、丹等剂型和利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

下游主要为中药贸易流通环节,包括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医药电商和线下药店等流通渠道。亳州在中药产业链上下功夫,上游做优中药材种植,中游做大中药制造,下游做强中药流通,做到中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延伸布局中医药康养旅游、药膳食品、文化交流等融合业态,逐步打通中医药产业各环节,推动中医药产业成为亳州主导产业和重要品牌

图1 现代中药产业链

 

(一)做优中药材种植

 

推进良种繁育,推动亳州兴禾农业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设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年可扩繁育种逾2000万株;建立1500平方米亳菊原种园,获批国家基本药物中药材种子种苗(安徽)繁育基地。

坚持规范化种植,近年来亳州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出台《支持道地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措施》,推动中药材道地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和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先后被国家和安徽省认定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进行科研合作,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等工作,编制了7种中药材绿色栽培技术导则;推进中药材种植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成数字中药材示范园10个,拥有使用5G技术进行水中栽培、雾培、基培等无土栽培中药材的模式,处于全国行业发展前列。此外,亳州中药材种植从主产区谯城不断向涡阳、蒙城和利辛拓展,三县中药材种植业蓬勃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出台《亳州市中药材趁鲜切制及中药材经营扶持政策》,通过建设示范园、趁鲜切制初加工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等方式,推广中药材“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发展订单生产,推进中药材集约化发展,促进中药材种植收益持续提升,目前亳州中药材规模种植经营主体307家,发展50亩以上中药材规模种植面积10.2万亩,认定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33家。[3]

[3] 资料来源于亳州晚报

 

(二)做大中药制造

 

积极招引知名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大力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招大引强,目前招引有北京同仁堂、中国中药、广药集团等70余家中国医药百强及知名企业落户亳州,累计有46个药品品种转入亳州生产,其中2022年新签约李时珍医药、张恒春医药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

推进中药饮片企业转型发展,亳州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做大优势单品种,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截至2022年,拥有省级“专精特新”药业企业58家,实施“中药产业+工业互联网”工程,推动172家规上药企注册“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占全市规上企业93%。

精准把握细分方向切入口,立足中药饮片基础,充分利用中药材贸易流通优势,从发展中药配方颗粒、花草茶等领域切入,支持基础较好的配方颗粒企业加快工艺标准研究备案工作和参与国家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其中济人药业、九州方圆等已完成配方颗粒国标省标备案品种954个,天祥药业二期中药配方颗粒提取项目即将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推进以花草茶为代表的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发展,亳州花草茶企业数及销量均占全国70%以上,该产业年快递业务量由2018年的3500万件升至2022年2.13亿件

 

(三)做强中药流通

 

推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活跃,规模逐渐扩大,亳州市围绕市场发展,数次扩增重建中药材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由原始交易大棚到具有线下交易大厅和线上现代化电子交易所并重的转变。同时,亳州搭建了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际中药材互联网交易平台,具有国内中药材市场的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风向标作用。截至目前,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已建成三大线上平台(大宗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神农采电商平台、香料谷香料产业电商平台)和三大线下平台(神农谷智慧药市、神农谷中药材交易园区和国际香料专业市场)。其中2022年仅亳州中药材线上交易平台已实现成交额9.13亿元,成交总量为30.37万批。此外,在全国率先建成区域性中药饮片生产信息化追溯体系,已运用到19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得到国家药监局充分肯定。

升级物流仓储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专业化中药第三方物流园区、现代化大型中药物流中心,探索布局中药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打造全国中药和中药材应急物资储备基地。

推动中药产品“走出”国门,2022年亳州市中药材出口额达6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省比重达81.1%,中药材进出口实绩企业82家,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济人药业中药配方颗粒获批进入德国主要城市药房销售,是唯一以药品身份进入欧洲市场的配方颗粒产品

 

(四)推进中医药健康融合

 

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亳州市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为目标,投资建设融合华佗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华佗百草园项目,依托华祖庵景区、华佗广场等,打造华佗永安里中医药养生特色街区。201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批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荣誉。2022年成立亳州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推动建设林拥城药都临海、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华佗百草园二期、汤王温泉旅游度假区、康美中药城、神农谷智慧药市等康养旅游基地和项目。通过制定“养生亳州”康养之旅、“药都亳州”中医药文化之旅等特色旅游路线,吸引游客入亳游玩。

持续推进药膳产业发展,亳州成立药膳研究院,举办药膳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编写药膳汇编,举办药膳食药材展销会,在各景区推出清肺止咳茶、理气健脾茶等养生饮品,开发药膳类新品种6种,发布制定药膳参杞牛肉、药膳麻椒鸡、药膳芍花鸡等3项团体标准,研究推出“亳滋亳味”养生一桌菜,打造养生药膳预制菜品牌

 

(五)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深度发掘华佗文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华佗中医药博物馆、中华药都会议中心等文化传播基地,收集整理华佗文化和医学古籍,编写并出版《国医华佗》,谋划华佗五禽戏养生健康节,举办亳州药市开市大典,推动华佗五禽戏、华佗夹脊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截至2023年,亳州拥有市级以上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25项,其中省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3项。亳州芍药传说、华佗五禽戏、九制黄精古法炮制技艺等各类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20余项。连续举办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简称亳州药博会),目前亳州药博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贸易、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展会之一,2023年“亳州药博会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获评“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04

亳州中药产业崛起的启示

 

 

由点成线,打造产业链条。无论是对中药产业还是其他产业,如何锻产业长板、补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举措。对于拥有中草药资源优势的地区,可学习借鉴亳州市打造中药产业链经验,深入摸清本地产业资源优势,找准产业细分赛道切入口,大力招引知名企业落户,打造形成产业全产业链条。

多元融合,丰富产业业态。跳出产业单一发展思维,尤其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产业类别,如中医药、大健康、康养等产业,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体系,推进多行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构造跨界融合的产业多样业态。如生态、旅游资源优越区,推动“中医药+旅游”“康养+旅游”“养生+旅游”“康养+体育”等融合发展;制造业基础好的区域,可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产业,如开发“AI+医药”“AI大模型+工业软件”等新业态。

守正创新,推进大品种研发。产业离不开创新,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积极完善创新生态,搭建多层次创新研发平台,提供产业研发支撑。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现代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发展,同时瞄准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是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大品种机会之一

 

 

供稿部门:社科(战略)事业部

撰稿人:童立夏、孙梦茹

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4年3月29日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