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具身智能”是什么?
具身智能的核心内涵:
1.具身性(Embodiment)
- 物理结构是基础:机器人的身体设计(比如关节数量、传感器位置)直接影响它能做什么。就像人类的手有5根手指才能灵活抓握,机器人的手臂关节越多,动作就越精细。
- 身体与智能联动:机器人的身体结构不仅影响动作,还会改变它的“思考方式”。例如人形机器人的7关节手臂,不仅让它能伸得更远,还会自动调整抓握策略(比如握杯子用轻力,搬箱子用大力)。
4.具身认知延展(Extended Embodied Cognition)
- 全身都是“大脑”:智能不只存在机器人的主芯片里。机械手的每个触觉传感器都能独立判断物体形状,就像人类手指不用等大脑命令就能避开高温。
- 环境也是工具:无人机在楼宇间飞行时,会把墙壁当作导航标记(就像人类用路标认路),即使没有GPS也能精准到达目的地。
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具身智能让机器人像生物一样,通过身体感知世界、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最终做到“眼观六路,手到擒来”。
对比维度 |
具身智能 |
传统AI |
传统机器人 |
核心原理 |
交互驱动(实时环境适应) |
数据驱动(文本/图像处理) |
交互驱动(实时环境适应) |
典型案例 |
宇树H1/波士顿动力Atlas |
Deepseek/ChatGPT |
汽车工厂焊接机械臂 |
环境适应性 |
开放动态环境(如灾难救援) |
仅限结构化数字环境 |
仅限结构化数字环境 |
感知能力 |
视觉+触觉+力觉+本体觉 |
单模态(如仅视觉) |
视觉+位置传感器 |
学习方式 |
仿真训练+物理试错 |
大数据训练 |
人工示教(精确编程) |
核心优势 |
人机协作与复杂决策 |
信息处理与生成 |
高精度重复劳动 |
当你在春晚舞台看到机器人灵动扭动秧歌时,或许未曾意识到:这些名为"宇树H1"的表演者,正以每秒20次的关节姿态调整(精度达0.1毫米),悄然揭开了具身智能时代的序幕。作为中国首个突破运动控制瓶颈的通用型机器人,它们不仅能复现人类舞蹈动作,更能通过触觉反馈感知地面摩擦力变化,在木质舞台与瓷砖地面的转换中实时调整重心——这种环境自适应能力,正是具身智能区别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革命性突破。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这款智能扫地机就像长了"电子眼"和"触觉神经":通过摄像头扫描房间布局(误差不到一枚硬币厚度),还能用传感器分辨地毯和地板(准确率超99%)。遇到不同地面时,吸力能自动从微风级调整到飓风级,清洁效率比老款提升三分之一以上。
它的"手指"比人类更灵敏,装着能感知羽毛轻拂的触觉传感器。无论是拿生鸡蛋不捏碎,还是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力度控制误差不到3%,相当于专业厨师捏寿司的精准度。
2. 医疗精准化突破
-手术机器人
-智能外骨骼
截瘫患者只要动动肌肉,这个"机械腿"就能读懂身体信号。从想站起到抬腿走路,反应速度比人眨眼还快(0.1秒),还能根据路面自动调节支撑力度,就像给腿装上了智能导航。
3. 工业生产力跃升
-仓库搬运机器人
在人来人往的酒店走廊,这个"送货员"能像老司机般灵活穿梭:用激光眼扫描环境,遇到突然出现的客人能在0.2秒内刹车转向,送货成功率超过99%,比人类服务员更守时。
地震废墟中的"生命探测器":带着热成像仪和机械臂,能在倒塌建筑中持续工作18小时。既能发现体温微弱的幸存者,又能用"机械手"移开砖块,相当于给救援队装上透视眼和第三只手。